電話 (02)2507-2658

破除習慣「迷思」:習慣養成只要21天?好習慣建議清單?2大原理、4步驟、8流程,通通完整告訴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習慣無處不在。

它們悄悄地塑造著我們的行為、思維方式,甚至決定著我們的未來。

無論是每天早上按時起床、坐下來享用早餐,還是下班後的慢跑時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活動」實際上就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

是什麼原因讓有些人,總是能「輕鬆養成好習慣」?
而又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無法克服壞習慣」?
如果我告訴你:每個人其實都能掌握這種能力,你相信嗎?


接下來,我們將一探究竟!
揭開成功習慣養成背後的秘密,
並知道如何利用策略,來提升自己的生活。

習慣養成的原理?

在生理層面,你的大腦就像「一台智能手機」。

而且這台手機裡,還有個特殊的應用程式,專門用來建立和執行習慣

  1. 信號(Signal)
    • 這像是應用程式的「通知訊息」例如:「下午3點」就好比是你大腦裡的「通知訊息」,提醒你:「嘿!是不是該喝杯咖啡了?」。
  2. 習慣(Routine)
    • 你按照通知做出的行為,就像是你按照手機的提醒去做某件事。所以當大腦接收到「下午3點」這個信號,你就會自動開始執行「去買咖啡」這個動作,就像是按下了手機的應用程式。
  3. 回饋(Reward)
    • 這是你完成動作後得到的好處,好比完成手機應用程式的任務後得到的獎勵。當你喝了咖啡,感覺更有活力,這就像是手機應用程式給你的「獎勵」,讓你的大腦清楚記得這個習慣是值得的。
習慣habit 大腦像是手機

每當這個循環重複發生,你的「習慣應用程式」就會變得越來越熟悉這個流程,直到它變得自動化。例如:你可能發現自己在下午3點,不自覺地想喝咖啡,這就是因為你的大腦,已經將這個習慣編程進你的日常生活中了。

這裡就要談談 多巴胺(dopamine)了!它是大腦重要的神經遞質。在獎勵「快樂、學習、注意力、情緒調節…」等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來探討一下,多巴胺是如何獎勵行為、加強習慣?

  1. 獎勵中心啟動:在大腦中,多巴胺主要集中在稱為獎勵中心的區域。當你做出某個行為(例如:吃到美味的食物、完成一項有成就的任務、有個愉快的交談)時,你的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這種釋放讓你感受到快樂滿足,這就是獎勵。
  2. 學習並強化:當多巴胺釋放時,它不僅僅讓你感到愉快,還告訴你的大腦這個行為「值得記住和重複。」這是因為大腦是個「學習機器」它會把那些引起多巴胺釋放的行為,與快樂的感覺聯繫起來,加強這些行為的發生頻率。
  3. 預期獎勵機制:多巴胺還與預期獎勵有關。當你期待一個獎勵時(例如:期待吃到美食),大腦也會釋放多巴胺。這個過程讓你更有動力去追求這個獎勵!
  4. 長期習慣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你對某個行為不斷重複並且每次都伴隨多巴胺釋放,這個行為就會轉變成習慣。大腦開始將這個行為視為「自動化的回應」就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會執行。

這就是大腦形成習慣的方式,從一個小小的提示開始,透過一系列的行為,最終獲得回饋,讓這個行為在未來更有可能重複發生。

在心理層面,養成新習慣就像「新手學開車」。

最初,你可能會對這輛車不太熟悉,需要時間來適應它的操作方式。

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衝刺期(第一周)

養成新習慣的第一週,就像是你剛開始學駕駛。

一開始,你會覺得有些笨拙和不自在,這是因為你的大腦還在適應新的駕駛方式,本能產生「反抗」。因此這時,設定小目標就很重要。

「設定小目標」就像是一開始只在小區域練習,不是直接上高速公路。根據研究,有很多人在這個階段就放棄,因為開始的難度和不適感很高。

第二階段:無力期(第二周)

現在,你已經開始適應駕駛這輛新車,但你可能會遇到「三分鐘熱度」的問題。

這時候,你需要找到新的激勵因素來保持興趣。

例如:加入車友群組,一起探索不同的路線,這就像是找到學習與同好團體一樣,幫助你保持動力!

第三階段:穩定期(第三周)

到了這個階段,開這輛新車已經變得自然而然,不再需要刻意去想,你就能輕鬆地在城市中穿梭。這時,新習慣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從開始的挑戰到最終的習慣化,就像是從學習駕駛新車到熟練駕駛一樣,需要時間和練習。

而且最新的研究所指出,這個過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有些人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穩定期。重要的是要持續努力,不要因為遇到挑戰就放棄。

習慣habit  新手學開車

習慣養成天數,要幾天?21天或者更多

關於養成一個新習慣所需的時間,有項著名的研究常被引用。

它是由倫敦大學學院的健康心理學家菲利帕·拉利(Phillippa Lally)及團隊於2009年發表在《歐洲社會心理學雜誌》。根據他們的研究,平均養成一個新習慣大約需要66天,而不是21天這個常見的說法。

這項研究觀察了96名參與者,在12週內養成新習慣(例如:控制吃的東西、安排固定運動)發現了:

  • 養成新習慣所需的時間範圍從「18天到254天」不等,這表示不同的習慣和不同的人,在養成習慣的速度上有顯著差異。
  • 平均參與者在66天左右,才開始把新的行為納入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較高的自動化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66天」只是一個平均數,並不意味著每人在養成每個習慣時都會遵循這個規則。一些簡單的習慣會更快養成,而較複雜或要求高的習慣,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例如:起床後喝杯溫水是個相對簡單的習慣;但每天要你做50下伏地挺身,就相對困難,兩者要努力程度不同。

那「21天」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為何大家都以為養成習慣要21天?

「21天養成習慣」這個觀念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醫生馬克斯威爾·莫茲(Maxwell Maltz)所著的書籍《Psycho-Cybernetics》(心理賽博網絡)。莫茲醫生做整形手術後,觀察到患者適應新外表通常要21天的時間。他也發現,失去肢體的人也需要約21天的時間,來適應失去肢體的感覺。

因此,在他的書中提出,認為大腦需要21天的時間來接受新的自我形象或新的行為模式。他的說法基於臨床經驗,不是嚴格的科學研究,但卻因為這本書非常暢銷,廣泛影響了大眾對於習慣形成時間的看法。後來的許多書籍和習慣改變的方法,都開始引用這理論,並將應用在各種習慣形成的建議中。「21天養成習慣」是個深入人心的觀念,雖然它並不完全準確。卻是很好鼓勵大家開始行動的行銷語言!

習慣habit  習慣養成21天

以下我把習慣簡單分成三大類:

「簡單習慣」、「中等習慣」和「複雜習慣」:

簡單習慣中等習慣複雜習慣
定義容易實行,不需要太多
努力或規劃的行為
比簡單習慣複雜一些,
需要一定的努力和規劃
需要顯著的努力、時間
和規劃的行為
養成
時間
通常幾天到幾周幾周到幾個月數月到一年或更久
範例每天早上喝一杯水
晚上刷牙前洗臉
每天運動15分鐘
每天閱讀30分鐘
改變整體飲食習慣
每天堅持1小時運動
挑戰相對較少。
主要是建立初始的一致性
需要更多自我控制和時間管理需要徹底的生活方式改變
和持續的自我激勵
策略建立簡單提醒和獎勵機制設定進階目標,
逐步增加難度。
建立詳細計劃,
尋求支持,最好有專業諮詢
持久性一旦建立通常容易維持需要持續的注意和維護可能會有時好時壞,
需要不斷的努力和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分類和時間估計,並不是永遠固定不變的!

它會根據每人情況不同,以及習慣具體情況有變化。例如:對某些人來說,每天運動15分鐘是一個簡單的習慣,但對其他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中等甚至是複雜的習慣。此外,個人動機、支持系統、先前的經驗等等因素,都會影響養成習慣的速度。

立即改變!你對習慣的5大觀念誤區

觀念誤區(一):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永遠保持

有些人以為一旦某件事成了習慣,就不需要再付出努力。

事實上,維持習慣需要持續的關注和努力。

就像花園需要定期澆水和除草一樣,習慣也需要持續的照顧。

觀念誤區(二):一次改變太多習慣

有些人想要一次性改變很多習慣,這其實很難做到。

更有效的方法是一次專注「一個或兩個」小改變。

就像一次只吃一盤炒飯,並且分多天多次來吃完,而不是像大胃王一樣吃完整桶炒飯。沒有大胃王的體質,你就會非常痛苦。

觀念誤區(三):失敗一次意味著全部結束

如果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失敗了,很多人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到,然後放棄。

其實,偶爾的失敗是很正常的。

就像學習騎自行車,摔倒幾次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爬起來繼續努力。

習慣habit  學騎腳踏車跌倒

觀念誤區(四):達成單次目標,只是一時改變

想像一下,你的目標是為了某個特別場合,把花園整理得非常漂亮。你做到了!而且花園看起來很棒,但過了一段時間,你沒有持續照顧它,花園就會再次變得雜亂無章。

因此,你會知道真正重要是養成「持續整理花園」的習慣,定期修剪植物、拔雜草,花園才能常保美麗。

觀念誤區(五):只有達到目標,才能快樂

很多人設立目標時,會不自覺認為「我必須達到這個目標,才會開心」。這樣一來,就無法享受邁向目標過程中的樂趣。其實,快樂不應該只在終點等著我們。想像你在爬山,如果只盯著山頂,不去欣賞沿途的景色,那整趟旅程就會失去很多樂趣。

建立一個好的習慣系統,並專注於每一步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這也像是運動員要學習肯定每一次訓練,而不是只有在獲得冠軍時才感到高興。當你開始欣賞每天的小進步,不僅達成目標的可能性增加,而且整個過程也更加愉快、有意義。

例如:一位作家在職業生涯初期,並沒把成為暢銷作家定為他的直接目標。相反,他專注建立堅實的寫作習慣,也就是每週二和週四,固定在自己的部落格發布新文章。

通過這種方法,他不盲目追求成為暢銷作家這個終極目標,而是專注一個可持續執行、有助於提升寫作技巧和積累作品的日常實踐。這種長期一貫的做法最終為他帶來了成功,包括:兩年後出版了一本暢銷書!

「了解觀念誤區」可幫助我們,更實際地看待養成習慣的過程,避免不必要的挫折感

記住!改變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和坚持。

習慣habit  作家專注寫作

養成好習慣的「4步驟、8流程」

我們常看到網路很多文章,都會引用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提出養成習慣的4大步驟!它是這樣的邏輯:

1. 提示:設置一個小小的提醒

這個提示就是一個小提醒,讓你記得要做這個新習慣。

例如:你想要每天早上喝水,在床邊放一杯水,這樣你醒來就能看到。

2. 渴望:激發你想做這件事的感覺

這是也是建立習慣,最重要的「核心!」

有關於你的情緒、有關於你是怎麼感受這件事。

感受一下,做這件事情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例如:喝水讓你的身體保持水分平衡,感覺更清爽。這種正面的感覺,就是你的巨大動力!

3. 回應:實際去做那件事

這一步就是行動的時候了!

看到提示後,因為有了渴望,你就會去做那件事。

例如:真的拿起水杯喝水。

4. 獎賞:得到做這件事後的好處

完成行為後,要有意識地認識到(或實際給自己) 具體滿足的好處。

例如:喝了水後,你真的感覺到身體的當下真的很舒服,這就是獎勵。這個獎勵會讓你下次看到水杯時,再次產生喝水的渴望。

建立好習慣的關鍵在於這四個步驟:設置一個提醒,激發渴望,根據這個渴望採取行動,然後享受你的行動帶來的獎賞。循環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自然,最終形成一個牢固的好習慣。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是誰?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是一位習慣形成和行為改變專家,他就是暢銷書《原子習慣》的作者。有一個關於他的小故事,或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卻非常啟發人心。

在大學時代,克利爾是名棒球運動員。有次,他在比賽中遭遇了嚴重的傷害,一根失控的棒球砸毀他的臉,他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康復。這段經歷對他來說既痛苦又漫長,但他並沒有放棄。相反,他開始關注如何透過建立「小而穩定的好習慣」來逐步提升自己。克利爾從每天只能做最簡單的運動開始,像是走路,然後逐漸增加難度,最終重回棒球場。

他不是一躍成為出色的運動員,而是通過每天持續的小步驟,穩定地朝著目標邁進。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日復一日的小改變,才是實現大目標的關鍵力量。

習慣habit  原子習慣書和作者

或者,你想要細節把它拆開來看,

其實建立一個好習慣,需要經歷以下8個流程:

流程1. 明確你的目標

想清楚你想養成什麼習慣。

例如:不是說「我要更健康」,而是說「我每天早上要走30分鐘」。這樣具體的目標更容易實現。

流程2. 從小處開始

別一開始就設定很高的目標。

例如:如果你想開始跑步,先從每天「快走」開始,然後逐漸增加跑步的時間。

流程3. 建立提醒/提示

設定一些提示來幫助你記住你的新習慣。

例如:如果你想每天喝更多水,可在床邊的桌子上,放一瓶裝好的的水壺當作提醒。

流程4. 計畫你的執行時間

選擇一個特定的時間,來執行你的習慣。

例如:決定在「早餐後」刷牙、「睡前」讀書。

流程5. 追蹤進度

善用日記、應用程式、簡單的記錄表等等方式(挑一個自己用起來方便順手的),來追蹤你的習慣。

這樣你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也可以反思調整策略。

流程6. 慶祝成功

每當你達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些獎勵。

像是:如果你連續一週都堅持早起,就犒賞自己去看一場早場的電影(又便宜又早起)

流程7. 有彈性並適應變化

如果某個習慣不適合你,或者你發現它太難以堅持,就試著調整它。不用擔心出錯!

像是:如果你發現每天跑步太累,那你可以改為一週三次 試試看。

或者你發現其實自己更喜歡打羽球,那你就改成一週三次羽毛球,這也是很好的策略呀!

流程8. 保持耐心和堅持

記住!養成習慣需要時間。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放棄。

就像學習騎腳踏車,摔幾次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再爬起來繼續。

習慣habit  養成習慣流程圖

養成好習慣的「N個小技巧」

養成好習慣其實並不複雜,以下是一些簡單易懂的小訣竅,幫助你輕鬆養成好習慣:

設定具體且可實現的目標

不要模糊不清。

例如:不是說「我要多運動」而是說「我這週要去健身房2次」。

把大目標,拆解成小步驟

一次一小步、慢慢來最快,把目標儘可能地最小化。

小到你做起來非常輕鬆,甚至連妳自己告訴朋友,都會覺得很不好意思的程度,那就對了!

像是:你想要養成跑步習慣,你就可以先設定「這週要每天跑步1分鐘」千萬不要覺得荒謬,因為如果你連換上運動服出門,到旁邊的公園或操場都做不到,根本不用說要跑30分鐘、一個小時了。

建立固定的時間場合,並給視覺提示

選擇特定的時間、場合,來執行你的習慣。

例如:你想養成「每晚睡前閱讀」那你就在床邊放一本書和一盞閱讀燈。

當你晚上準備睡覺時,看到床頭的書和燈,就會提醒你花些時間閱讀,而不是刷手機。

這些小小的環境調整,將大大提升新習慣的成功率,因為它們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創造了明顯的視覺提示。

追蹤進度,並慶祝小成就

你可以選擇用日記、應用程式、簡單的記錄表來記錄進度,達到小目標後給自己一些獎勵。重點是你的獎勵要「令你感到十分滿足,而且不能違背你設定的身份認同。」

例如:如果你認同「節儉是美德」並且你的目標是記錄並控制每日開支。

當你在一週成功記帳並達到節省目標後,就犒賞自己一個下午的沙發閱讀,或一次自製咖啡的樂趣。這種獎勵不需要花大錢,同時也強化了節儉的身份認同。

找到習慣背後的意義

思考這個習慣對你的重要性,像是運動不僅是為了減肥,更是為了健康。

當你在執行好習慣一段時間後,通常會從經驗累積中,發現背後更深層的動機!

讓誘惑和好習慣,同時存在

如果你把「練習瑜伽」當作享用早餐前的條件。那你就可以設定在做完15分鐘的瑜伽,才開始享受你最愛的早餐。這樣一來,瑜伽不僅成為開啟新一天的活動,而且還有美味早餐的誘惑作為獎勵。

或者是,如果你晚上睡前喜歡滑手機,可設定在滑手機前先閱讀15分鐘。這樣,你既可以保持閱讀的習慣,又不會錯過你最喜歡的休閒時間。把閱讀變成了進入娛樂時間的「通行證」。

習慣habit  床前閱讀

跟別人一起做

找個夥伴或加入社群,一起努力可增加動力和責任感。

俗話說:「一個的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就是這個意思。

適應和調整,並保持耐心

如果現在的習慣不奏效,不要害怕調整方法。每個人都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改變需要時間,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放棄。

記住,堅持是成功的關鍵。

最重要的是,學會改變「自我認同」

你過去的自我認同,可能是「我想寫書,但我不是作家」

在腦袋都是充斥這類小聲音的情況下,你只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寫作夢想的人,但還沒有達到「作家」的水平。這種想法讓你對寫作感到猶豫和不確定!

你必須訓練自己,常常跟自我對話,產生新的認同:「我是一名作家」

改變這種認同意味著你把自己視為一名作家,無論你目前的寫作水平如何。這種自我看法的轉變,將幫助你更加自信地從事寫作,因為這已經成為你的一部分。

如何實踐?

  1. 每天寫作習慣:無論忙碌與否,都確保每天撥出時間寫作。這種持續的行動會強化你的作家身份。
  2. 自我對話:當談到你的職業或興趣時,用「我是作家」來介紹自己,而不是說「我想成為作家」。
  3. 參與寫作社群:加入作家群組、參加寫作工作坊,或想盡辦法與其他作家交流。這樣做不僅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也進一步鞏固了你作家的身份。
習慣habit  自我對話

建議你養成的「好習慣清單」

對身心健康有幫助的

1. 安排規律運動

選擇你喜歡的運動方式,這樣更容易持續。

如果你喜歡自然,可以選擇戶外健行或跑步;如果你喜歡團體活動,可以參加團體運動課程。

規律運動不僅提升身體健康,還能釋放壓力,提升心情。

2. 擁有健康飲食

計劃你的飲食,包含多樣化的蔬菜和水果,選擇全穀類和優質蛋白質。

避免過度攝入糖分和加工食品。例如:用水果代替糖果當作點心,或者選擇全麥麵包而不是白麵包。

3. 實踐充足的睡眠

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晚上盡量同一時間上床睡覺,早上同一時間起床。

避免晚上攝入咖啡因和過量的食物。

確保你的睡眠環境舒適,適合放鬆,像是使用遮光窗簾和舒適的床墊。

4. 定期休息和放鬆

在白天工作或學習間隙,給自己五到十分鐘的休息時間。

試著在這段時間內做一些深呼吸練習,或是簡單的伸展運動。

放鬆的活動不僅可以是靜態的,像是瑜珈,也可以是動態的,像是散步。

5. 保持足夠的水分

在你的工作區域設裝好一大瓶水,並定時補充水分。

你可以設定App提醒,以確保整天都在喝水。

避免用含糖飲料取代白開水。也記得減少飲用咖啡、茶,這些會加速代謝,反而讓身體缺水。

6. 練習正念、靜坐冥想

選擇一個安靜的時間和地點進行靜坐冥想,即使只有五分鐘。

正念練習不僅限於靜坐,也可在日常活動中實踐,像是正念走路

「正念走路」是什麼意思?

「正念走路」是一種練習正念的方法,讓我們通過走路來專注於當下的體驗。它不僅是一種身體運動,更是一種心靈練習。

不論你是在公園、在家裡,或在上班的路上。正念走路就是在這過程中,全神貫注走路本身。你留意自己的呼吸,感受腳步觸地的每一個細節,注意你的步伐、身體的移動,甚至是周圍的聲音和氣味。

這種練習幫助我們從日常忙碌中抽離出來,專注於當下。它不僅幫助減輕壓力,還能提高我們對周圍環境的覺察力。簡單來說,正念走路就是讓走路這個普通活動變得特別——你不再是無意識地走路,而是有意識地感受、體驗每一步。

7. 積極參與社交互動

積極參與家庭聚會、朋友聚會、社交活動。

如果面對面的交流不可行,選擇視訊聊天或電話交流也是很棒的方式。

社交互動有助於提高情緒,增強社會支持網絡。

8. 寫感恩日記

每晚睡前花幾分鐘,寫下當天發生的好事或你感到感激的事物。

這個習慣有助於你反思和沈澱一天中的小成果,並以積極感恩的心情結束每一天。

習慣habit  寫感恩日記

通過以上的這些習慣,你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記得,這些變化不需要一夜之間發生,而是逐步積累的結果。

對工作效率有幫助的

1. 重要任務要優先執行

每天開始工作前,花幾分鐘時間規劃你的日程,確定當天的重點任務。

使用清單或數位工具來協助你整理和優先處理任務。

像是:列出三項當天最重要的工作,確保首先完成它們。

2. 定時休息更有產值

每工作一段時間後,像是45分鐘,就休息5到10分鐘。

短暫的休息可以幫助你恢復精力,避免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疲勞。

休息時可以走動、伸展,或做一些非工作相關的活動。

3. 限制分心的因素

在工作時,關閉不必要的通知,像是社交媒體、電子郵件提醒。

如果可能,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工作,減少被打擾的機會。你可以安排特定時間檢查郵件或回覆信息。

4. 善用時間管理技術

嘗試使用像「番茄工作法」這樣的時間管理技巧。

也就是說,專注工作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每完成四個這樣的循環後,再休息更長的時間。

習慣habit  番茄鐘

5. 保持工作環境整潔

定期整理你的工作空間。

保持桌面整潔、文件有序,這可以幫助你減少尋找物品所浪費的時間,並提升工作效率。

6. 設定具體的目標

對於每個任務或項目,設定清晰且可實現的目標。

這樣你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任務完成,並減少不確定性和遲疑的內耗。

7. 保持積極的心態

保持正面思維,對挑戰持開放態度。

遇到困難時,試著從中尋找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積極的心態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8. 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

定期投資時間在個人和專業發展上。

參加研討會、線上課程,或閱讀相關書籍,這些都可以幫助你獲得新技能,提升工作效率。

習慣養成常見問題QA

Q1: 為什麼養成新習慣這麼難?

: 想像你的大腦像一片森林,舊的習慣就像是被走過無數次、很明顯的小徑。

新習慣則像是需要新開闢的小路,起初會很難走。

隨著時間和持續的努力,這條新路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Q2: 我應該一次改變多少習慣?

: 就像你一次只能有效地專注於一件事情,最好一次只專注於改變一個習慣。

試著一次只建立一條新的小路,這樣不會讓你感到過度壓力或混亂。

Q3: 我該如何保持動力?

: 設定小目標就像在路上設置路標,讓你知道自己正在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每當達成這些小目標,就給自己一些獎勵,這會增加你繼續前進的動力。

Q4: 如果我失敗了怎麼辦?

: 就像學習騎自行車時可能會摔倒一樣,學習新習慣也可能會遇到挫折。

關鍵是要站起來,從錯誤中學習,並繼續前進。

別忘了,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習慣habit 騎腳踏車飛馳

Q5: 我應該如何追蹤我的進度?

: 用日記或應用程式來追蹤進度就像是畫地圖,幫助你看到自己從哪裡開始,到達了哪裡。

這不僅可以提供動力,還可以幫助你調整策略以更有效地前進。

Q6: 為什麼有些習慣很難堅持?

: 有些習慣之所以難以堅持,就像是試圖在崎嶇的地形上走路。

可能是因為這個習慣與你的生活方式不夠吻合,或者它需要的時間和努力超出了你當前的能力範圍。

這時候,重要的是調整你的習慣,使它更適合你的生活。

結語:命好不如習慣好

我們常常聽到「命運」這個詞。

有人認為,成功和幸福都是命中註定的。實際上「我們的習慣」才是塑造生活的關鍵。有句話說得好:「命好不如習慣好」通過培養好的習慣,我們可對自己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甚至改變「命運」。

好的習慣,像是定時運動、健康飲食、有效的時間管理,都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讓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更有效率。這些習慣就像是生活中的小助手,幫助我們達到目標、實現夢想。

如果你想對了解更多,請看以下推薦的文章:

■ 延伸閱讀|2024年你的新年目標是什麼?SMART目標設定法讓你願望達成率100%!

■ 延伸閱讀|如何提升生產力?10個時間管理技巧讓你工作、生活一手掌握!

■ 延伸閱讀|你也有拖延症嗎?5個拖延症改善技巧讓你成功提升行動力!

admin ajax 12

本篇重要心法

不要只是羨慕別人的好運氣。

通過建立和堅持正面習慣,你也可以「創造自己的好運氣!」

每一個小小的習慣,都是成為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重要一步。

分享此文章
加入 官方Line@ 獲取3好禮
掃描QR Code,或直接點擊!加入啟程教育LINE@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與我們討論

你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為必填欄位

搜尋
啟程社群媒體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