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基金?跟基金會的基金一樣嗎?
投資基金與共同基金的定義哪裡不同嗎?
我們投資的基金在市場扮演何種角色?
現代的基金定義
廣義的基金,是一種專款專用的款項,用來開辦、維持或營運特定組織的儲備資金。
資金的來源有募款、集資、集團投資等,為了特定目的籌措基金、並成立的機構就被定義為「基金會」,又分為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
依建立基金會的單位來分,有國際間聯合開辦的國際級基金會、國家建立的建設型基金會或福利型基金會、企業建立的企業年金、證券公司建立的投資基金、社區民眾自組的建設或維修基金等。
知名的基金會如下: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 國際特赦組織。
- 綠色和平。
- 紅十字會。
- 鐵路建設基金。
- 扶輪社、獅子會、救國團等。

一般被普羅大眾稱呼、用來投資的基金,泛指的是共同基金,是信託基金的一種。
根據不同的國家,共同基金有不同的稱呼,但有同樣的定義。
- 美國/中華民國:共同基金 ( Mutual Fund )。
- 中國大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
- 香港:互惠基金。
共同基金 ( 以下簡稱基金 ),定義為「按照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將分散於投資者手上的資金集中起來,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進行管理與資金運用的一種投資工具」。
王族基金定義
許多玩意兒都是閒到發慌的有錢人發明的,基金也不例外。
用來投資的共同基金,是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為了貴族與望族所發明的。
這些王族、望族們把手上的閒錢集結起來,交給專業的理財高手來管理,並支付他們管理費,自己與其他貴族則享受獲利的果實。
這時期的基金只是王公貴族的玩意,被定義為尊貴的象徵。

到了工業革命後,中產階級迅速崛起,但工作繁忙,無暇管理累積下來的財富。
大英帝國看到這個需求,於是建立了「倫敦國外與殖民政府信託基金」,交由專業人士收集、管理、投資這些中產階級的資金,將王公貴族的特權重新定義為普羅大眾投能投資的工具。
表面上是如此,實際上這時期的基金,是大英帝國正在積極擴張領土 ( 讓全世界瞭解英國紅茶的美妙 ) 的時期,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而由英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計畫,並開放讓老百姓來投資。
直到近代,美國讓基金再次偉大,用民間企業麻薩諸塞公司設立的「麻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用來服務基層老百姓。又過了十幾年,美國修訂了投資公司法,漸漸發展成現代你我耳熟能詳的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被歸類為投資基金的原因
證券公司籌措基金到一定程度後,這些基金會被用來投資股票、債券、商業票據、其他金融衍生商品等,以獲得利息、股利、資本利得(買賣價差)等利潤,並按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分潤給投資者及基金經理(有些經理人只會賺到手續費)。
老百姓們常投資的是共同基金,目的是為了累積長期財富;有錢人則為了防止財富被子孫敗光、讓家庭為了金錢爭吵,會選擇投資信託基金,用信託的方式來託管財產。
總結
基金從王公貴族的專屬投資工具,重新定義為普羅大眾接受度最高的投資工具,其原因與基金創立的初衷有很大關係:因為自己無暇管理、不善管理資金,而交由專業的經理人代為長期投資,共享盈虧。
對於沒有太多時間管理金錢的投資人來說,相對保守的基金是一種主流的選擇,而專業一點的投資人則會投資指數基金,盡可能拉高整體報酬。